為加快推動陜西水務高質量發展,秦創原陜西水務產業創新驅動中心水循環與碳中和技術研究院現發布陜西省水務集團2022年度第二批“揭榜掛帥”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榜單,現面向全國公開征集揭榜單位和技術方案。
一、項目榜單
序號 |
課題名稱 |
需求單位 |
1 |
可視智能化絮凝自適應加藥裝置 |
陜西省水務集團水處理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
2 |
陜北小城鎮污水處理廠 冬季低溫穩定運行關鍵技術研究 |
陜西省水務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
3 |
基于污泥耦合生物質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理的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及設備開發 |
陜西省水務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
二、揭榜要求
(一)揭榜方應為國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領域企業等;
(二)揭榜方應具有良好的科研條件、自主科研實力,具有成果轉化的技術支撐隊伍和相關經驗,能協助需求方完成技術應用落地實施,團隊技術帶頭人在相關領域應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三)揭榜方積極響應具體攻關需求,提出科學合理、目標清晰、路線可行的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技術方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四)揭榜方可與需求方組建聯合攻關團隊,允許需求單位技術人員全過程參與科技攻關工作。
三、揭榜程序
(一)有意向的揭榜方應在2022年12月30日前,結合榜單項目具體要求,將科研項目申報材料提交至郵箱:SWAG_XJTU@126.com,郵件標題及文件名命名:“課題名稱+單位+姓名”,郵件請注明申請人聯系方式。
(二)水循環與碳中和技術研究院與需求方共同組成專家組對揭榜方的資格、項目書進行評審,并組織項目答辯,重點審核揭榜方研發能力、科研條件、人員隊伍和揭榜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先進性等情況。
(三)揭榜結果向社會公示,無異議的項目,簽訂項目合同書。
(四)“揭榜掛帥”項目實施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項目實施完成后,揭榜方應在1個月內提交總結驗收報告,由水循環與碳中和技術研究院根據協議約定的項目完成時間進行驗收。
四、管理方式
項目按照科研項目合同約定撥付第一筆科研經費,后續科研經費的撥付,依據合同約定中“里程碑”完成時間、交付物、考核指標、考核方式,分階段支付后續科研經費。
揭榜方出現以下情況的,需求方將終止項目實施:(1)成功揭榜半年內,項目無實質性進展的;(2)項目攻關嚴重偏離規定研究內容、技術路線、預期目標的;(3)項目攻關團隊或單位、項目負責人提出項目終止申請的;(4)其他情況。
五、監督管理
對于存在違規現象的責任主體,按照國家、省市、和陜西省水務集團科研管理相關規定處理,涉及違法違紀的,移交司法機關和紀檢部門處理。
六、聯系方式
項目申報資料請聯系以下人員領?。?
賀酰淑:029-61015148 18092695646
張擇南:029-61015062 18709246861
歡迎全國各優秀高校、院所、企業共同進行探索研究!
附件:秦創原陜西水務產業創新驅動中心第二批“揭榜掛帥”關鍵技術核心項目榜單
附件:
秦創原陜西水務產業創新驅動中心
第二批“揭榜掛帥”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榜單
一、可視智能化絮凝自適應加藥裝置
(一)研究的必要性
經統計,目前水務集團各縣級水廠在運營中的混凝環節主要采用人工投加絮凝劑的方式,該方式主要依靠運營人員的主觀經驗進行操作,難以精確控制藥劑的投加量,易造成一定的誤判和浪費,影響出水水質。因此,提出開發一套成本低、普適性廣、自動投加絮凝劑的控制系統,解決絮凝劑投加精準性問題。
(二)研究內容
1、研究基于機器視覺來判別礬花絮體生成狀態、運動模式;
2、研究基于大數據模型算法的最優投加模型;
3、研發基于機器視覺的絮凝效果智能感知算法。
(三)成果要求
1、完成樣品智能算法的開發及測試;
2、完成自動投加絮凝劑控制系統1套;
3、完成論文不少于1篇;
4、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不少于2項。
(四)聯系人
李君榮:029-61035276 17702951210
二、陜北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冬季低溫穩定運行關鍵技術研究
(一)研究的必要性
陜北地區冬季氣溫極低、進水水質指標偏高,隨著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排放標準的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廠的正常穩定達標排放問題愈加嚴峻。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應對低溫影響的傳統方法,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低溫影響,但是當水溫低于一定程度時依然無法穩定運行。因此亟待開發適用于冬季低溫環境下能夠穩定發揮作用的微生物菌種,作為一種輔助措施來應對低溫對于污水處理廠的影響。
(二)研究內容
1、分析冬季來水水溫過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低溫環境下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的最佳控制參數及邊界條件;
2、通過生物學手段篩分,培養具有廣泛適用性且能耐受低溫的高效微生物菌種。
(三)成果要求
1、完成論文不少于4篇,申請發明專利不少于2項,完成試點1項;
2、篩選出適用于低溫環境下的微生物菌種一套,該菌種能夠通過簡單經濟的方式進行大規模擴增培養,給出菌種生產裝置和生產方法;
3、完成實際污水處理廠的工程試驗,在進水水溫最低3-5℃,生化池水溫7-8℃條件下微生物菌種發揮良好作用,出水氨氮、總氮穩定達標,菌種投加成本增加不超過0.75元/t,碳源投加成本不超過0.4元/t。
4、篩選的生物菌種能夠在實際污水處理廠中生長繁殖或以某種形式長期持留,發揮作用。
(四)聯系人
程 軍:029-61035575 17782833539
三、基于污泥耦合生物質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理的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及設備開發
(一)研究的必要性
水務集團所屬的小城鎮污水處理廠一般采用脫水干化+衛生填埋的污泥處理方式,該處理方式僅能做到污泥減量化,無法滿足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的要求。隨著污泥衛生填埋逐漸被禁止,小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理處置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F需結合現有污泥資源化處理處置技術,提出采用污泥耦合生物質固體廢棄物進行厭氧消化的污泥處理路線。預期通過將污泥與餐廚垃圾、秸稈樹葉、動植物殘體等生物質固體廢棄物進行厭氧消化回收能量,結合儲能技術進行能源再利用,剩余沼渣則通過好氧發酵、干化等方式轉化為營養土、有機肥等用于土壤改良、園林綠化等。實現污水處理廠碳、氮、磷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達到污水處理廠可持續發展和減碳、降碳的目標。
(二)研究內容
1、研究污泥耦合生物質固體廢棄物厭氧消化的關鍵工藝技術參數和運行控制要點;
2、深入探討消化產物進一步好氧發酵的技術可行性和反應條件;
3、開發污泥耦合生物質固體廢棄物厭氧消化的專用設備和控制系統,在實際污水處理廠開展長期中試試驗,不斷優化系統設計;
4、完成設備開發,提出完整的技術資料和運行控制手冊。
(三)成果要求
1、開發完成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耦合生物質固體廢棄物厭氧消化-好氧發酵兩級生物處理的污泥資源化處理裝備一套。
2、完成樣機和中試試驗。包括:關鍵技術研究成果文件1套、裝備開發計算書1套、裝備開發圖紙1套、運行手冊1套。
3、完成論文不少于2篇,申請發明專利不少于2項。
(四)聯系人
程 軍:029-61035575 17782833539